于吳越之地釀好酒
于吳越之地釀好酒
文/半龕
——杭州同福永釀酒有限公司掌門人沈士良
沈士良,一個偶然的機會接手了一家酒廠,從此沉浸于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十幾年來,沈士良從來沒有動搖自己的原則:所有原漿白酒不用酒精勾兌,完全原漿釀造。
于吳越之地釀好酒——沈士良初衷不改。
一
沈士良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塘棲人,從小與父輩一起在田間地頭勞作,對農作物,對土地,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他是現在杭州同福永釀酒有限公司的掌門人,也是余杭興良米業公司的老板。沈士良從小喝著運河水長大,他記憶最深刻的,就是7、8歲的時候,那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到鎮上交公糧,爸爸會帶著他坐船到糧庫。當時的沈士良怎么也不會想到長大以后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糧食,更不會想到他還會去釀酒。
沈士良說:“現在塘棲老街老景給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長橋了,以前有很多老人住在橋的邊上,賣自己家織的土布。夏天的時候,年紀大的人帶著孩子,會坐在長橋下面吹吹風。那個時候熱鬧的長橋,跟現在熱鬧的長橋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大家會坐在長橋邊上,吹著河風,跟街坊鄰居說說話,有一些小商小販做做小生意,現在的長橋,更多的是人們旅游拍攝照片的背景?!?/span>
1982年,沈士良響應國家號召參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人。短短三年軍旅生涯,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他覺得部隊就像學校,讓他學到了紀律、責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這些正是他復員后創業過程中最難能可貴的能力?!澳悄晡腋咧挟厴I,自己學了木工,已經可以開始賺錢養活自己了。但也許是因為年輕,心里總有一腔熱血想要做一名軍人,因此,在征兵工作開始后,我就主動報了名。”沈士良回想起當年應征入伍時的場景,依舊充滿了激情。
24歲,當兵復員的沈士良選擇回到了從小長大的塘棲,分配到了塘棲的糧管所。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開始對糧食部門實行改制,一批經營不善的舊企業得以轉給職工。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與吃苦的拼勁,沈士良接過了一個人人不曾看好的“燙手山芋”——關閉已近3年的國營塘棲米廠,命運的鑰匙第一次交到了他的手上,卻是一副破敗不堪、積重難返的模樣。他利用自己原先在糧管所跑業務結下的關系網,請來了寧波、嘉興的米廠老板來塘棲查看,給自己的企業提意見,重新整修了機器。經過一番努力,米廠開始順利運轉起來。短短幾年間,興良米業有限公司便從一家十幾人的小廠,變成了員工近百人、年銷售幾萬噸的大企業。
守望著一個企業逐漸由小變大,沈士良對于自己的生意經,自有一番認識。多年的商海拼搏,使他認識到,只有質量好了,消費者才會認可。除了供應余杭周邊的日常銷售之外,公司還因其良好的合作態度和一如既往的優秀品質,同貝因美、旺旺食品、雪花啤酒等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沈士良的興良米業蒸蒸日上,相鄰的塘棲酒廠卻舉步維艱:滿園的大缸、金字塔型的竹編缸罩、濃郁的酒香醬香依然,但飽經風霜的塘棲酒廠已風光不再。2007年初,長期為塘棲酒廠供應大米的沈士良得知其有出讓的意向,便對其進行了兼并。就這樣,沈士良跟釀酒掛上了鉤。
沈士良之所以愿意以一個釀酒外行人的身份接受搖搖欲墜的塘棲酒廠,一方面看中的是酒廠背后的歷史傳承,一方面看中的是酒廠生產用地的空間。
“我是想利用老醬園的場地,也是為了保住這塊最后的百年老牌子?!鄙蚴苛歼@樣說。
如果說經營米廠,沈士良還有在糧管所的工作經驗可供參考,那么經營酒廠對他來說確實是半路出家。那時候也有很多朋友勸他不要去接這個爛攤子,說你米廠做得好好的,又不懂做酒,去湊啥熱鬧。
沈士良說:“塘棲酒廠所面臨的困境,并非產品老舊不合時宜,而是當時整個社會對價廉偽劣產品的漠視?!倍淮膫鞒姓呃^承和堅持傳統釀造工藝的精神,也正是同福永歷經一百多年生生不息,幾經轉手仍未曾停止過生產原有產品的原因。這是現在許多號稱百年老字號中少有的情況,起碼在塘棲古鎮,這是絕無僅有的。
二
沈士良是一個一旦認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堅持做下去的人。在決定做一件事情以前,他會不斷去試錯和探索,甚至徘徊焦慮。當他一旦認準某一件事的時候,便有了排除一切干擾的能力。
他早年的職業經歷就和“糧食”兩個字分不開。這片土地、這條運河,已經讓一種發揚光大本土品牌的使命意識深深濡染于他的心田。
沈士良毅然接手了塘棲酒廠,留下了原先的老員工,投入資金重修了設備恢復生產,將百年“同福永”這一百年品牌又做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初,杭州同福永釀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沈士良恢復了“同福永”后,為企業發展所做的每一步,都圍繞著“同福永”的品牌來展開。
“企業的運營,技術工藝始終是最重要一個環節。你只要留神看,就會注意到我們同福永有很多五十歲以上的老手藝人。這些傳統手藝人是我們企業的財富,他們當中有的父輩甚至爺爺輩就為同福永貢獻過力量。這是一個寶貴的活生生的傳承脈絡。產品開發、品牌打造,自始至終離不開手工古法釀造的老工藝和老工人。不論今后同福永生產格局發生什么變化,從歷史中傳承、從傳統中出新,這個規律是永遠不變的。”沈士良這樣說時,目光滿是堅毅。
“同福永”一直以來以釀制黃酒和白酒為主,但是長期以來白酒一直為外地品牌占據,沈士良決定從白酒上打開局面。黃酒、醬油、米醋是醬園的老產品,但畢竟是地方性、區域性商品,在沈士良的構想中,主打黃酒,兼營醬油、米醋、果酒、白酒的格局,同福永是很難在余杭以外打開廣闊市場的,有同福永這個“浙江老字號”的招牌,白酒和黃酒至少可能夠并駕齊驅。特別是酒類,黃酒的生產,對于已經有著歷史傳統的同福永來說,壓根已經不是問題。但是,要想把白酒推向強手如林的市場,對于沈士良來說,確實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浙江地區,黃酒品牌多白酒品牌少,這是人們的共識,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甚至覺得,浙江人是不喝白酒的,浙江也沒有什么好的白酒品牌。沈士良則不這么認為,浙江是有能力做出自己的的白酒的,而且他也一定要做出屬于浙江的高端白酒。
要贏得市場,關鍵是質量。酒這個東西,質量好不好,一喝就知道。沈士良做白酒有一個特別的優勢,就是他之前十多年米業經營的經驗,他對制酒所用蕎麥、高粱、糯米、小麥、粳稻等的市場供應情況、品質情況了如指掌。這位在余杭土生土長的企業人,已經從根底上牢固樹立了精品美酒的文化情結。沈士良在保證釀造工藝的古法傳承基礎上,加入現代科技,提升口感,讓杭州人們不出杭州就能喝到正宗的原漿白酒。
沈士良廣攬良才,專門請來精通白酒釀造工藝的老師傅耐心研磨,終于研制出原釀珍藏白酒。塘棲的老百姓都親切地稱它為“唐毛”(寓意塘棲茅臺),每逢外地親朋好友過來,宴請時便以“唐毛”助興。一來二去,酒香飄出了萬里……眼下,53度、43度和38度“同福永”紅瓶白酒已成為婚慶等喜宴的最佳用酒,行銷華東地區。沈士良說:“只有手工純釀的老手藝,才能讓同福永的美味百年傳承?!庇幸淮?,沈士良邀集杭州工藝美術界、文學界資深人士前往江西景德鎮,去為下一階段要推出的高端瓷瓶白酒做定型考察。在當地恰逢貴州茅臺鎮一家知名酒企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喝到同福永白酒時竟生狐疑,憑空料定同福永白酒是由茅臺鎮一帶某酒廠代工。一個星期后,這位負責人專程到塘棲同福永企業現場參觀。眼前,原漿釀制的純熟工藝、地下層壯觀的酒窖、一件件與制酒有關的歷史實物,讓他完全折服,以致很快他成了同福永原漿白酒的客戶對象。
三
同福永白酒雖然賣得很好,沈士良卻惜賣如金。他說,為了同福永這個百年老字號的繼續發揚光大,他不僅要確保產品的真材實料,釀造工藝的古法傳承,還要讓其錦上添花,那就是原釀珍藏。如今,同福永地下層的酒庫里,不僅有10多萬壇同福永黃酒,還有10多萬壇同福永原漿白酒。沈士良說,這些白酒是這幾年同福永積攢下來的箱底貨,不到一定的貯藏時間,是不會投放市場的。
“原釀珍藏,同福到永遠!”沈士良不急于把產品變現,他說,這也是同福永的傳統,據傳民國時期,同福永的老板曾為未出嫁的女兒,在酒廠地下埋了60壇女兒紅酒,塘棲人至今還沒找到。
原釀珍藏白酒打響后,沈士良又在思考“同福永”后面的路該怎么走?
這一年,塘棲枇杷大豐收,滿街都是枇杷,果農們都在為枇杷賣不掉發愁。沈士良看到滿街的枇杷,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對呀,我們塘棲是“中國枇杷之鄉”,所產枇杷聞名全國,而枇杷又具有潤肺止咳等多種功效,我如果能將枇杷入酒,釀制出一種保健果酒,這不但使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同時又為果農枇杷的銷售找了一條新的出路呀,這可是一舉數得的好事情。
枇杷入酒,怎么入?采取傳統的泡制法嗎?沈士良嘗試后感覺不行,泡制這條路不通,必須采用釀制的方法。在“同福永”百余年的歷史中,枇杷從未釀過酒,老師傅都不知道,這枇杷該如何釀酒?怎么辦?沈士良是個不服輸的人,他找到了杭州市農科院,在他們的合作下,以高科技結合傳統工藝,終于成功地釀制出“枇杷果酒”。
枇杷果酒,塘棲生產,帶有濃濃的地方文化符號。它一上市,叫好聲一片,引得喝酒的、不喝酒的都蜂涌而至。
枇杷酒的成功使沈士良受到啟發:塘棲除了有枇杷,還有青梅,打造特色果酒,青梅酒也不能丟下。當然生產青梅酒簡單的多了,它無非只有泡制就行了。但沈士良卻在泡制的白酒上下功夫,采用原漿珍藏的高度白酒來泡,泡好后封存,從而使泡制出的青梅酒口感勝過了日本的青梅酒!
枇杷果酒和青梅果酒的成功,使“同福永”的家庭在日益壯大,“同福永”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利用現代技術成功開發了枇杷、青梅、桃花、桑葚、獼猴桃等果類酒,受到市場歡迎。憑著沈士良的努力,同福永于2011年躋身“浙江老字號”行列,品牌之路也越走越穩健。
歷史傳承的背后是不斷發展,對于同福永的將來,沈士良有很多想法,他說:“下一步,‘同福永’將深挖酒后經濟鏈,將老字號與塘棲旅游業深入融合,不斷將同福永品牌打造成與時俱進的浙江酒業標兵。除此之外,還要重點開發‘酒銀行’項目,讓前來買酒的客戶不僅能親眼目睹釀酒過程,還能親自將酒封壇入窖,自定取酒年限,1年、3年、5年......想什么時候開壇就什么時候壇。”
如今“同福永”逐漸子承父業,沈家琦作為新一代的“創二代”,已開始深入研習同福永文化,為了讓老字號既傳承原來的味道,又引領消費潮流。早在前些年,同福永就已經進軍電商市場,實施網上網下兩條腿走路的現代化經營思路。為表示誠意,有時他還會不辭辛勞充當快遞員,親自開車將酒送到客戶手中,為的就是客戶最直接的反饋。
同福永之前的市場主要在國內,在沈士良父子倆的努力下如今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今年同福永黃酒也開始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對于同福永的將來,沈家父子有很多想法,沈士良說:“原釀珍藏,同福到永遠!我們要然‘同福永’再次躋身品牌如林的釀造行業,要把‘同福永’打造成與時俱進浙江酒業標兵品牌?!?/span>